12月16日晚上6点多,萍乡男孩小彭正拿着自己心爱的MP3,带着耳机在阳台听歌。
突然“嘭”的一声巨响之后,小彭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。
小彭的外婆慌忙赶到阳台,只看见小彭躺在地上一动不动,身边还散落着一个已经炸裂的MP3,家人立即将小彭送到医院抢救。
事后据医生回忆,当时小彭伤势非常重,腕掌部关节粉碎性骨折,双眼损伤也非常厉害,面部也有擦伤,最终通过近8个小时的手术才抢救过来。
虽然小彭的命算是保住了,但后续治疗费用还要将近20万元。而这个不幸的孩子还有着一个不幸的家庭,小彭的父亲在2010年因尿毒症去世,目前母亲也患有精神疾病什么也做不了。如此高额的医疗费用这个家庭实在难以承担。
这个爆炸的MP3是小彭今年9月在村里一家小商店花18元买的。
店主表示,自己正在亲戚家为小彭筹集医药费,那个MP3,是他从萍乡城区一家大型批发市场进来的。
记者从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,通过初步调查,发生爆炸的MP3外包装没有生产厂商的厂名厂址及品牌信息,他们现在还在进一步调查。
尽管现在用MP3的人不多了,但仍然要警惕!
同样,使用劣质耳机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!
我们来看看央视的一份调查报告:
央视《每周质量报告》报道的《耳机质量调查》结果令人震惊,某高校近30%大学生听力受损,也就是说,平均每4个学生中就可能有一个学生听力受损,换句话而言,平均几乎每个宿舍都不能幸免。
报告显示,在对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,耳机使用率高达99.8%,已经出现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人数超过1000人,占比接近30%。(之前有国外报道类似研究统计约为18%)
央视质量调查
某高校近三成大学生因耳机听力受损
国家质检总局自2012年以来,连续4年的风险监测中,对手机及配套用耳机等成套产品进行了监测,累计监测产品86批次,其中45批次最高声压级超标,不符合率高达51.2%,约半数耳机类产品最高声压级超标,耳机使用不当会带来不可逆听力伤害。
MP3、MP4等媒体播放器产品监测共监测30批次,不合率为50%;平板电脑及配套用耳机产品共监测10次,总体不合格率为40%;单独售卖的耳机产品共监测55批次,总体不合格率为38.2%。综合分析了4年的风险监测结果,专家认为,耳机及相关产品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。
专家建议:播放MP3的音量应小于最大音量的一半,每次听MP3时间应少于60分钟。
劣质耳机的高音区是听力健康的杀手锏
据研究表明,10元以内的耳机几乎没有声音合格的产品。什么叫“声音合格”呢?底线就是没杂音、不刺耳、音量稍大情况下不破音。而劣质耳机的声音又是怎样的特征呢?首先在整上颗粒感严重,不顺滑流畅,你能感觉到声音里密布着沙砾,低音更是充满颗粒感,沙哑、不浑厚,音量稍微大一些低音会有“咝咝”的噪音。
劣质耳机的高音区是听力健康的杀手锏,过于尖锐的高音很容易在瞬间使你的听力过度疲劳,这比劣质低音的摧残速度要快很多。许多人的听力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衰退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过多刺耳高频的袭击。如果长此以往,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失去听觉。
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管使有什么都要有一个度,不要长时间耳朵塞着耳机,也不要使 一些廉价的耳机。
家长们注意了,
赶紧看看你们家孩子有没有在使用劣质MP3或劣质耳机!
投稿及合作:453506818@qq.com
Copyright © 武汉丝绸服装鉴定社区@2017